公利党建

【影像战疫】身披白衣“战袍”,击散疫情阴霾

日期:2022-06-08      作者:医学影像科      阅读量:3801
        本是春暖花开的日子,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万物复苏的平静,昨天我们还是大家眼中普通的医务人员,今天就成为了抗病毒的战士。虽然今天我们的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变了,但是不变的是我们的职责和担当!当我们穿上防护服的时候,当我们走入核酸采样点的时候,我们化身成为最美的逆行者。
三月- 病虐桀桀危亡处,吾心灼灼护国心
        3月9日,公利医院医学影像科第一次接到电话,紧急召集采样队伍,疫情就是命令,白医就是战袍!一场近三个月的上海抗疫保卫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影像科主任黄丙仓的带领下,科室的党员,员工都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参加,杨晓丹主任和汪波主任主动带头参加外采任务。杨主任虽一直身体欠佳,但在关键时刻她没有以身体不适为理由减少工作,半夜临时组建外采队时,她都第一时间赶回医院。汪波主任更是出现在每一批外采队伍中,从不缺席。陈玮主任响应号召立即前往隔离点主持工作。许光明、常金雪、贺梦雪、曹馨月积极报名参加隔离点工作。疫情形势的严峻和防疫任务的急迫,隔离点从无到有,一切从零开始,从硬件施工到内场“三区两通道”,无不亲力亲为。郑海宁主任带着一名规培生许婷婷,技术员王静和朱炎超,白天晚上24小时轮轴坚持了18天,处理了很多急诊及发热门诊的患者。在大多数人出去采核酸或隔离点,还有封控在家的时候,郑主任守住了医院及科室大后方,安定有力。正是各位主任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科室的每一位同事,影像科每一位医护都积极、充满热忱地投身于外采任务中。科室更多的年轻人主动请缨,吴依万是科室第一位主动请缨到最苦最累的外采一线,并坚持到最后的一位同事,中间从未休息过一天!虽然大家身体是疲乏的,但心却是火热的,因为我们看到党员和领导的榜样,看到每一个同事都积极想为他人分担辛苦和压力,没有人愿意临阵脱逃,每个人都选择迎头而上。大家就算喊苦喊累,也绝不喊退。
        技术组的抗疫模范夫妻徐左旭和宋晶晶,在接到紧急外采任务通知时,放下家中的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子,火速赶回医院携手上战场。副技士长陈杰总被大家戏称为科室的壮劳力,强忍着疼痛直到阑尾脓肿,疼痛难忍才肯告诉大家,被紧急送往手术室,睁开眼的第一句话:“抱歉,给大家托后腿了,添麻烦了!”术后没有多久又投入到定点医院影像内场检查工作中,主治医师周孝雯刚刚经历过大手术,为了科室工作赶在封控之前赶到医院,住在医院,昼夜加班,熬成了急性胃炎……一桩桩一件件让人泪目。
         采混采阳的性工作量越来越大,任务也越来越重,大家明知此次任务风险高,却将这一切置之度外。小区封控只进工不出时,一些同事就带着行李箱返岗,留守医院,服从医院调配,指哪打哪。科室更多的年轻人主动请缨,奋战在最苦最累的一线,还自发主动的递交入党申请书。这段时间,大家身体是疲乏的,但心却是火热的,因为我们看到党员和领导的榜样,看到每一个同事都想为他人分担辛苦和压力,没有人愿意临阵脱逃,每个人都选择迎头而上。大家就算喊苦喊累,也不愿喊退。
四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早春的四月,上海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我们被分布在各个外采队、隔离点、方舱隔离病房、方舱医院。
        城市保卫者—采样队
        此时的魔都已失去了往日的喧嚣,陷入一片寂静。空无一人的滨江,只闻沙沙作响的树叶声。鲜花依然绚烂,但已无人能来赏玩;江水依旧,只是无人能来聆听。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在最困难的、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闻令而动,向疫而行。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与时间赛跑、与病毒作战、核酸采样队来了。 
        难时八方支援,此刻最见真情。公利人时刻记住这些可爱可敬的“大白”,你们双向奔赴,不问归期,这份深厚情谊我们记得,感谢你们为上海战疫作出的“外援贡献”!
        4月10日,汪波主任接手负责塘桥街道总协调, 12日一早汪波主任带领小分队10人早上7点到达街道。将近90个小区,7万多居民。10人的小分队如何完成任务?每个小区情况不一,如何合理安排采样点?外地援沪队伍如何分配任务?社区医院医生等多支队伍怎么协调、物资如何安排分配、除了采样还要负责送样任务……就成了摆在眼前一件件难题!塘桥街道的领导非常重视采样工作,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街道分管的领导和汪波主任每天凌晨都根据任务及时和各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从物资发放、车辆安排、点位人员安排、运管协调……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殚精竭虑,每一项任务都能落实到人,做到忙而不乱。保证第二天采样的工作都能顺利有序完成。
        外采队的我们每天穿梭在各个街道、小区、村庄里,相互支援,相互温暖。在这2月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由原来互不熟识的个体,变成了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的大家庭。在这期间,我们会听到即将完成点样现场小伙伴会关切的问同伴:“你们进度怎么样了,我这边快结束了,我来支援你”。在物资最匮乏的时候,早上大家会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点心拿出来分享给需要的小伙伴。在小伙伴需要药的时候,大家互相补给共度难关。点点滴滴的情谊都将永驻心间,这些温暖的瞬间,让枯燥的采样工作变得异常温暖。
        主管护师蔡静华从3月底就出来参加外采工作,小区一解封,安顿好家中刚手术完的父亲,安抚好嗷嗷待哺的稚子,就主动的托着行李箱住进了外采酒店。每次出去采阳爬楼时,都是默默的一层层的扶着栏杆往上爬,不曾有任何怨言,但是又有谁知道她的膝盖受过伤!此刻的她的膝盖贴着膏药绑着护膝!
        主管技师项亮是我们心目中性情最好的“大叔”,临危受命带领着洋泾街道采样队第5组,总是把人数最多的点位留给自己,把最难爬的阳楼留给自己,用他坚定的信念默默的坚持着,他要守护好他的组员,简单而又朴实的心愿!从来就没有什么天生的英雄,是责任,是担当。正是这群平凡而又可爱的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觉得初春的夜并不冷。他们是我们隐形的守护者!
        城市的守护者-隔离点
        陈玮主任按要求从筹备到开点只有一天一夜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风险大是这次驻点工作的特点。外场管理人员根据点位情况和新版SOP制定隔离点工作流程,消防、监控、医废、污水处置等细节管理一样不能少;内场医护人员细心地布置内场工作环境,不停地踩点熟悉环境;几名护士小妹妹反复耐心地教会保洁阿姨、工勤大叔穿脱防护服隔离衣等一系列工作,慢慢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开点时,二百余密接人员涌入隔离点,一通核酸监测结果有几十个新冠阳性患者,不少人入点不久就发热到39°C甚至40°C,此时呼叫120占线,要送医也没有医院能接收,我们也特别担心。后来通过不断的学习慢慢对新冠阳性的病程规律有了了解,我们也变得应对自如,如遇到少数有基础疾病或特殊情况的病人,联系120送医。
        三个月,隔离点准确完成了新区防控办和卫健委布置的各项任务,接收新区卫监督导4次均获认可,开展消防培训演练1次,累计接收密接人员2123名,发现并安全转移阳性人员282名。第三方消杀、工勤、保洁不仅能熟练应对内场工作,还非常适应隔离点的工作环境;公利医院派驻隔离点的6名同志自开点一直驻守至今,其中2位护士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主动的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生命保卫者-方舱隔离病房
         随着疫情的日趋严重化,阳性患者日益增多,当务之急就是采取方舱集中隔离,减少传播源。4月2日接到通知紧急召集4名医生火速支援方舱工作,我科青年员工踊跃报名,荆丽萨、王志豪、李传燕、许光明成为第一批进入方舱的开荒者,从无到有,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他们辛勤的背影,每件防护服上面都残留着他们辛劳的汗水,为保证每位患者都能进仓顺利,他们殚精竭虑做到最好,默默的守护着每位病人,专职感控、兼职物资搬运工、兼职所有他们能做到的一切,顺利将航津方舱步入正轨。4月6日伴随着整体抗疫工作需要,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装备,夜以继日的奔赴源深方舱开启无怨无悔的“兼职”。
        生命守护者—定点医院
        4月16日公利医院临危受命,转型为新冠定点收治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根据院部部署,立即组建了一支由黄丙仓主任牵头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医疗小分队。从开机到现在,已完成CT 2039例(其中,增强CTA 14例),166例MR,床边50多例。
        黄丙仓主任和杨晓丹主任负责制定影像科定点医院期间院感及内场在场工作流程,及时沟通临床科室,院感科,防保科,人事科,医务科及后勤保障科,每天按照要求进行院感督察后落实,检查,报告书写,危急值上报,考勤,解离,工作量统计等事宜。每天下午3点院内或浦东新区会诊工作。无不亲力亲为,落到实处。
         主管技师王静,共产党员,影像科党小组的组长,迎难而上。在梳理特殊时期的检查流程,病人检查安全,放射防护及院感方面可谓绞尽脑汁,下足了功夫。根据院感要求,安排好机房,机器及操作间的消毒。为了不耽误临床检查,积极与临床电话沟通,尽量缩减患者做检查的等待时间。每天只要她在岗,你就可以看到她忙碌的白色背影,一个班下来,累到几乎瘫倒在地。CT增强是个高风险的检查,为了给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她又积极主动的扛起来这个任务,检查前耐心细致的询问患者的病史,检查禁忌及有无碘剂过敏史,14例增强无一例有任何差错,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肯定,赞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时候就更应该冲锋在前,这是责任,更是一种荣誉。”黄丙仓主任在参与一次院内疑难病例的讨论后,为了更快捷的诊断,立刻想到3.0T核磁。即在当晚就组织召开了一次由汪波主任、杨晓丹主任及在院的技师,医师,核磁厂家培训工程师视屏会议,当即决定启用3.0T核磁,增加人手,延长开机时间,除了满足常规MR检查,利用UTE等新技术开展肺部,心脏,脑部检查,提升疾病的精准诊断水平,及时发现多脏器隐匿性病变,为患者转阴,及时治疗提供更多支持。并于5月4号成功开展第一例检查。
        在危难时候挺身而出的英雄,没有豪言壮语,而是沉积多年对工作的执著与坚守,常年磨砺出的坚韧的心性,郑海宁主任用行动诠释着一位老主任、老党员的责任、担当与境界。定点医院开始启动,郑主任又全身心投入到定点医院白连夜工作,他推说,小区回不去。科室人员有限,4月22号开始,郑主任主动承担每天夜班工作,一直到现在…
        两个多月的抗疫工作,他没有回过一次家,都是白天坐在办公室核报告,处理会诊,晚上只穿着白大衣合衣躺在自己办公室,有急诊马上要起来核报告。定点医院期间,晚间睡在体检科2楼的超声患者检查床上,我们很怕他岁数大了,太辛苦,每天早晨大家都要看看他脸色,询问他,郑主任,患者多吗,累不累?每每他都是风轻云淡,“没事,我挺好”。而当我们看到病人列表,就知道他夜间要几次的仰卧起坐,想象他躺在检查床上要辗转多长时间能入眠…
         主治医生朱银民,她经常主动加班加点,力求每份报告完美。同事都亲切的喊她朱姐姐,工作上的事情遇到困难更是第一时间想到她,经常性的找她帮忙解读图像,哪怕她是刚下大夜班。她的家距医院只有一条马路之隔,在医院转为定点之时,她把两个孩子直接留给封控在家老公来照顾。她的父亲刚刚出院回家,术后的伤口还没痊愈。“朱姐,您咋这么拼啊,家里的孩子,术后的老爸还是需要您照顾的”。她只有淡淡的一笑,这一笑也让我们看到了大爱,看到了医者仁心! 
        五月-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无论多么美好的体验都会成为过去,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落在昨天。”当疫情过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考验,于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另一种成全。夜空之所以闪耀,是因为每颗星星在拼命闪耀,树之所以茂盛,是因为每一片叶子在努力奉献。虽然每天都被汗水浸湿,但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也为能够在上海抗疫保卫战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荣幸。生活不会被疫情打败,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回归日常!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版权所有 | 沪ICP备15004166号-1c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