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利新闻

【公利纪检】守纪律、践初心,方能知敬畏明底线

日期:2024-08-28      作者:纪检监察室      阅读量:2917

        从“东亚病夫”的屈辱历史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格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同时,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完善了纪律标尺,强化了制度约束,使党员、干部的行为边界更加清晰明确。步入历史的新时代,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当时刻铭记并践行“守纪律、践初心,知敬畏、明底线”的核心原则,这既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忠诚度的深刻体现。

        一、守成之风、强而勿忘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纪律教育视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并予以高度重视和强调。纪律是党员干部的“紧箍咒”,也是党的生命线和事业发展的保障。要“守”,就要“学”,古人云“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发现问题,就要从根本去解决问题。很多党员干部只是“学纪律”,并未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要通过“以案促学”让每一位党员干部“自查、自省”,培养“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守心”、“守成”的目的。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指出我们要不断学习制度,在“深化、内化、转化”上持续用力,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纪律试一把“戒尺”,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必须铭记于心,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重要内容。“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初心是党员干部的“定海神针”,是驱动其不断前行的核心动力源泉。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取得的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篇章,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我们从群众中来,也要做到到群众中去。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就要做到“入脑”、“入行”。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党支部义诊”等多项活动,深入基层多聆听群众的声音,多了解群众的难题,为广大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无论我们走向何方,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无论我们走得多远,达到多么辉煌的未来,都不能忘记过去的历程,不能忘记我们为何出发。”

        三、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敬畏之心是党员干部的“护身符”,是防范风险、抵御诱惑的重要防线。底线是党员干部的“红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党员干部要知道那些是“禁区”、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红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做到不越雷池一步,不夸红线一步。我们应时刻铭记“入党誓词”,在面临各种诱惑和腐蚀时,保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始终牢记我们的“职责”、“使命”,才能做到“砥砺前行”。

       “守纪律、践初心,知敬畏、明底线”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要求。“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版权所有 | 沪ICP备15004166号-1c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