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利党建

携手共进 扬帆起航——公利医院举办“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服务在全民健康管理中的实践与推广”学习班

日期:2019-09-21      作者:社工部 陈玲      阅读量:15640
       9月18日—20日,由公利医院主办的“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服务在全民健康管理中的实践与推广”学习班上,来自社工界的专家和学者、近百余位与会代表就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在全民健康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服务模式、实践探索等议题展开交流和研讨。
       开班仪式由公利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人力资源部主任沈培主持,公利医院党委书记严建军、上海市卫健委干部人事处调研员倪艳华、上海市民政局职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处处长张静、上海市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季庆英出席并致词。
       严建军书记在讲话中谈到公利医院社工部经过多年的发展,结合医院定位,整合资源,创新理念,推动规范化、专业化、项目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探索出公利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新路径,不断创新医疗服务品牌,实现医院与社会、医院与患者的良性互动,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卓见成效。倪艳华调研员在致辞中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将医务社工纳入纳入重要的人才队伍建设。医务社工在构建健康和谐医患关系,增进医患沟通中发挥重要作用。张静处长提出,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下,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不断提升和发展,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型,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工作在社区健康、医患沟通、服务患者、链接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在实践中被广泛证实和肯定,对医务社工的未来的专业化发展给予了厚望。上海市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季庆英指出,时代的发展催生健康社会工作,医务社工的发展要紧跟时代步伐,为健康中国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主旨报告环节由上海市卫健委新闻宣传处调研员、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文明办副主任俞军主持。倪艳华调研员从宏观层面阐述了医务社会工作在全民健康管理中承担的角色与任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季庆英主任委员则阐述了健康中国策略中医务社工在不同场域下的整体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分析。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学系主任赵芳教授提出多年来高校与医院紧密合作,以建立教学基地促进医务社工与社区健康管理协同发展,提升高校学生理论与实务能力的共同进步。上海医学伦理学会副秘书长陈德芝探讨了叙事医学如何推动医学人文走向临床,进一步弥合技术与人性的鸿沟,丰富人类对生死、疾苦的理解和认知,将生物医学提升到有情、有趣、有灵的层面,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松绑”。
       学习班的下半场由来自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社工部主任张璟雯主持,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杨锃教授探讨了如何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构建医务社会工作;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社工部主任吴晓慧分享了医务社工介入慢性病全程化管理实践经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医务社工马凯旋做了医务社工介入危重孕产妇危机干预的实务分享;公利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顾明君探讨了代谢性疾病与健康中国发展的关系,并在临床诊疗中的实际应用和研究;公利医院社工部主任陈玲分享了医务社工如何运用三级预防介入慢性疼痛患者的身、心、灵、社的实务干预;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任艳萍介绍了洋泾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的品牌项目以及项目的申请、实施、管理、评估等工作;公利医院医务社工张婷珊分享了公利医院志愿服务的创新与实践。
       第二天上午的至善公利+红鸽志愿者分享会,由医院医务人员、医务社工、志愿者组成的红鸽志愿者们从不同的领域分享了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情况,并对志愿服务工作服务患者、服务社会所发挥的影响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此次学习班以综合专业的前沿理论及生动详实的实务案例,呈现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搭建了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创新融合的实践与探索的交流平台,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不断践行全民健康理念下的医疗服务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探索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服务在全民健康管理中的实践发展的路径。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版权所有 | 沪ICP备15004166号-1c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