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利党建

汇聚新知 携手共进 公利医院成功举办“全民健康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服务在基层医院的实践与推广”学习班

日期:2020-09-21      阅读量:4373
9月15日-19日,公利医院社工部成功在线上举办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民健康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服务在基层医院的实践与推广”学习班。来自卫生健康领域和社会工作领域的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就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在全民健康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服务模式、实践探索等议题展开交流和研讨,近2000余人次学员通过钉钉和哔哩哔哩直播平台参与此次学习班。 
开班仪式由公利医院社工部主任陈玲主持,公利医院党委书记严建军致欢迎词。严建军在致辞中表达对各位同道的欢迎和感谢,谈到在此次突发疫情事件中,公利医院医务社工和红鸽志愿者们开展了大量工作发挥出重要作用。并对未来的医务社工和医院志愿者工作充满期待,希望社工部能够创新发展具有公利特色的实践路径,传承和践行“公益服务,利泽民众”的公利基因,发挥医务社会工作的与医院志愿服务的价值和作用。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宣传处调研员、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文明办副主任俞军从宏观政策层面阐述了医院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路径,分享上海市基层医疗机构在志愿服务领域的诸多实践,提出对志愿服务传播医院人文精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期望。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范斌从中国健康社会工作发展背景、制度建设及实务推进三个方面,与大家做了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上海市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季庆英向大家介绍了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并对实务工作的优先性、连续性和有效性提出思考。
来自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芳提出社会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能够且需要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独特作用,引出在后疫情时代下医务社工如何嵌入公共卫生体系需要更多的反思与探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社工部主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常务理事张一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论述了医务社工介入灾后服务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介入策略,为我国本土化的灾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借鉴思路。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社工部副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张璟雯分享了第八人民医院医务社工联动志愿者积极响应协助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了精彩的服务品牌项目。
上海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中国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专委会委员程明明结合社区健康促进这一宏观背景,阐述了国家健康发展战略与社区健康促进的任务,并以上海市为例,从多视角讲解医务社工在基层卫生与健康服务中的角色与实践。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社工部主任、复旦大学和上海大学社会工作校外实习督导陈玲,基于本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公利医院社工部与基层社区的联动实践,为医护群体、慢性病友、社区居民等提供支持和帮助,探讨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联动实践的公利模式探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社会工作部医务社工、上海市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青年委员张雪峰从整合型健康服务的概念出发,医院的过往实践与探索与大家做分享,并对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整合型健康服务的全程、全周期路径进行了反思与讨论。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副秘书长、高级政工师陈德芝以积极人际关系为切入点,提出叙事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倡导大家树立积极心态,通过叙事方式培养临床共情能力,拓展关注中的人文导向、再现中的过程导向、归属中的赋能导向。
来自院内的专家同道也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公利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朱鸿玲详细讲解了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自我血糖管理和代谢管理,同时也分享公利医院内分泌科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给互联网+模式下的慢病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新的可行性方案。公利医院疼痛科护士长张悦敏从护理学角度出发,与我们探讨疼痛带给人生理、心理的双重压力,为疫情下慢性疼痛患者如何进行科学管理、调节自我情绪,提供了大量实践经验。医院党委办室主任沈佩玲立足浦东新区基层医疗机构,从员工关怀、患者关怀、公利医院的实践三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抗击疫情中的人文关怀实践,并从防控需求和人性化操作的配合不够、医务社会工作介入人文关怀的深度不够等问题进行反思讨论。

另外,学习班还进行了实务工作坊的现场展演,公利医院医务社工王唯青、张婷珊分别邀请慢性病患者和医院志愿者共同探讨和交流慢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工作,从多视角与大家一同分享医院志愿者的工作经历与成长,并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创新性的线上工作坊方式,由更多的优秀病友、志愿者做经验分享,为广大病友和同工提供有效的借鉴。
通过国家继续教育项目,搭建了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创新融合的实践与探索的交流平台,以全民健康为面,疫情为点,传医务社工与医院志愿服务之道;以干预实践为本,共建为媒,论在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参与经验;以工作坊为载体,从个体出发,述疫情下的慢病管理与志愿者的故事。希望藉此能够对医务社会工作和医院志愿服务的实践和推广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和医院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
 
                               社工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版权所有 | 沪ICP备15004166号-1c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052号